“小巨人”的“大能量”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4-07-25  【字体:

“小巨人”的“大能量”

管若男  杨新凯


    作为国内“四电”工程领域的先锋队,电务公司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信号、通信等领域施工,先后承建80多条铁路、20余条高铁、110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四电”工程,助力擦亮“中国建造”名片。

    立足主业,夯实发展根基

    电务公司是“四电”工程领域的专业工程公司,其前身是铁道兵直属通信、信号工程第三营,组建于1969年,从铁道兵时期到兵改工,从摸着石头过河再到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了从“闯市场、谋生存”到“市场因我们而更精彩”的蜕变。

    该公司现有铁路电务工程专业承包一级、铁路电气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资质27项,在建工程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铁路建设领域,组建工程技术攻关研发中心,加强科技攻关,成功突破高铁接触网放线施工和弹性链形悬挂两大难题,解决了接触网放线和弹性吊索的安装两大工艺,在合宁客专率先应用“四电集成”技术,打破了国外对高速铁路四电集成技术的垄断。截至目前,该公司参建铁路运营里程近万公里,为我国高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先后承担35个城市的110余条线路建设,涉及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第三接触轨、环网电缆、牵引所、信号系统、车辆段综合系统、通信系统、机电安装等各个专业,实现了专业的全覆盖。

    在海外工程领域,承揽海外首条采用全套“中国标准”修建的电气化铁路——亚吉(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铁路,并荣获“鲁班奖”。目前仍为该铁路提供运营维保服务,项目进展顺利,获得各方好评,收到我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表扬信。

    在新兴产业领域,该公司立足“一主多元”,着力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目前新产业占比超40%,先后成立运维分公司、能源发展公司、智能科技公司和物贸公司,积极探索市政绿化、风光水储、信息物联、智慧城市、运营维护、充电桩等领域。

    精细管理,厚植品牌内涵

    工程项目是企业品牌的根基。近年来,该公司落实项目精细化管理理念,压实各级管理责任,严守安全质量底线,并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建立项目管理“回头看”工作机制,推动了项目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该公司全面推广一页纸策划、智能化派工单、二次经营“一事一奖”、三导师带徒等举措,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和执行力,有效提升了效率、效益和效果。

    “十四五”以来,该公司顺利完成成浦铁路西环线、西安站改等铁路工程,开通了上海地铁15号线、宁波地铁5号线和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等14条地铁线路,收获了中国安装之星1项、鲁班奖2项、国家优质工程3项,一个个重难点项目施工生产已步入蹄疾步稳的“快车道”。

    创新赋能,助力转型升级

    近年来,该公司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在立足“四电”主业的基础上,成功向新能源、运营维保、智慧城市等市场进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新能源领域,成功挺进湖北省、云南省等10余个省市,先后承揽建成了川藏昌都光伏、湖北荆门光伏、宁夏红寺堡光伏、安徽引江济淮等多项“风光水储”绿能工程;在运营维保领域,为上海、深圳、武汉、西安、昆明等12个城市的21条城轨线路和1条海外铁路提供“四电”运维改造服务;在智慧城市领域,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绿肺打造、科技园区建设等一大批项目快速推进。

    市场拓展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驱动。该公司聚焦四电集成、机电、高速磁浮、既有线改造、光伏发电等施工技术难点,在前瞻性科技攻关、智能化装备应用及信息化技术服务方面进一步发力,形成了一大批围绕“四电”专业的体系化科技创新成果及核心关键技术。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取得授权专利211项,13项关键技术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编各类标准9项。

    在上海地铁8、18号线供电运维项目,该公司引入智能运维平台,构建“数字神探”系统,360度全方位设备智慧感知预警和720度无死角机器人巡检;导入设备全寿命“数字医生”管理体系,完成设备的智能寿命管理;形成全过程云计算智能诊断分析“数字军师”系统,提供科学合理的运维方案,提升了线路运维效率,推动了企业转型发展。

    由该公司主导研制的家庭避难防护装备——平安舱,已经进入到产品重装轻量化定型环节。未来,这款平安舱投放市场后,将有效解决高层建筑火灾、地震等灾难情况下的逃生与救援问题。

    无论是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还是黄沙漫漫的大漠戈壁,无论是深耕国内,还是走出国门,该公司将始终秉承“编织大地经纬  成就美好未来”的企业使命,在“四电”领域稳中求进,在新兴产业锐意进取,为提升“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贡献央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