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装备亮相第十五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本报北京讯:9月25日至27日,第十五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在北京举办,各展区亮点纷呈。我集团汉江重工“昆仑号”精彩亮相,其智能制造成果引人注目。
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是唯一经中央批准、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国际性专业展览会,自1992年创办现已成为展示交通运输领域新成就、新理念、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展交通运输行业政策对话、中外交流、科技合作和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建平出席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2023),并就海外交通建设领域创新驱动发展趋势作主旨发言。
本届展会以“创新引领,交通天下,当好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为主题,设置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高端制造、国际物流供应链系统、绿色低碳交通、地方交通高质量发展、未来交通6大展区,展出面积达5万平方米,向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地区超100家展商全方位展示全球综合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最新成果。
汉江重工在此届展会上展出的千吨级运架一体机“昆仑号”,是“十四五”时期高铁建设里程碑的重要“见证者”和“亲历者”,它记录了我国高铁施工装备制造突破“卡脖子”难题,从“跟跑”实现了全球“领跑”。它由汉江重工历时4年研制生产而成,于2020年在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投用,标志着我国率先掌握了高速铁路40米梁提运架设备制造关键技术,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铁走出去”注入新活力。
“昆仑号”作为全国首台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集提梁、运梁、架梁于一体,智能化程度高,堪称高铁架桥机领域的“全能型装备”,能够兼容24至40米的箱梁架设。首次应用激光矩阵传感系统,配合北斗卫星定位,能够扫描周边环境数据,实现隧道内自动行驶功能。具备行业最先进的人机交互系统、起重自动调平等科技,攻克了支腿自适应、自动对中驾驶、自动同步控制多项技术难关,创新研制抗拉强度达785兆帕的高强度钢板作为“昆仑号”主梁结构,这是国内首次对标应用航空、潜艇装备用材制造高铁施工装备,累计取得31项专利成果,突破“卡脖子”难题,实现自主创新,在未来40米箱梁新标准的高铁建设过程中,将实现普遍应用。它的成功研制,进一步巩固了我国高铁建设在全球的领跑优势,已然成为代言中国基建的一张新名片。
“昆仑号”千吨级运架一体机自投产以来,频频亮相国内外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刊发“昆仑号”跨海施工场景,团中央《中国制造日》讲述诞生故事,入选国家文物局《见证新时代》一书,获评“央企十大国之重器”,1:46模型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等展会,多渠道展现了“中国智造”新气象。
未来,集团公司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持续布局前沿,继续深耕装备制造,着力提升服务品质和效率、大力发展智慧建造,为可持续交通发展注入新活力。
(张轩博 孟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