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轨公司太原地铁一号线项目:新工艺助力老牌楼成功“搬家”

编辑发布:宣传部报社   时间: 2022-09-05  【字体:

  本报山西太原讯:8月28日上午,重达600余吨的太原市迎泽公园北大门,依靠建设者在其结构底部加装的“风火轮”,在历经3天时间的“行走”后顺利迁至新址。殊不知,短短24米的移动,不仅蕴藏着多项创新工艺,更开创了太原市仿古类建构筑物平移施工先河。
  迎泽公园是太原市解放后新建的第一个公园,如今更是市民休息游览、节日集会、文娱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作为公园的“主入口”,北大门的日常游客吞吐量达三万人之多,气势恢宏的设计加之古风典雅的造型,使之成为游客打卡拍照的热门“景点”。可就是这样一座大门,却不偏不倚地“凌驾”在了地铁1号线大南门站~柳巷南口站明挖区间的正上方。
  “别看这牌楼改建后只有短短十几年,但早已成为太原市民心中的地标类文化符号。”据承担此次施工任务的城轨公司太原地铁1号线4标项目负责人介绍,迎泽公园北门建成于2010年4月,牌楼高约13米、宽6.8米、长26米,以北京雍和宫东西牌楼为蓝本建造,结构上既有现代工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又包含仿古彩绘及木质构件。为了既能完整地保留北大门,又不影响地铁1号线工程建设,经参建各方多次磋商,最终决定采用“平移”施工方案。
  “地铁大南门站为太原地铁1、2号线的换乘站,本次需平移的牌楼距离该站水平距离不足百米,如不尽快迁移,老牌楼很可能成为地铁一号线整体建设进度上的‘拦路虎’。”以化解危大工程风险为基础,以优质高效推进建设为前提,城轨公司建设者曾先后6次召开大型专家咨询及方案论证会,并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大门牌楼的主体结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最终提供了完美平移方案。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初次尝试建构筑物平移的建设者来说,每一项施工关键环节都需要仔细琢磨、反复推敲。虽说平移的过程只有短短3天,但在方案确定之后的两个月时间内,项目却预先完成了钢板桩维护、牌楼基础开挖、平移轨道梁施工、基础分离、平移系统安装调试等多项前期工作,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筑平移对施工技术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则会出现失稳倾覆、开裂等风险。对此,施工团队采用国内先进的滚轴平移技术,配以PLC同步顶进系统施工方案进行平移。针对牌楼1.5米的浅埋基础和柱间设置连系梁的特点,平移突破性使用整体“打包带走”方案,从基础筏板到地面铺装和耳房,不拆除一砖一瓦即可让牌楼乔迁“新家”。通过在牌楼6个轴线下面施作轨道梁,被千斤顶顶起的大门就像穿上了“轮滑鞋”,在机械的牵引下成功平移24米,顺利移动到了指定位置。
  迎泽公园北大门平移工程是太原市第一个仿古类建筑平移工程,也是山西省首个采用滚轴平移技术对建筑物进行整体平移的工程,同时开创了华北地区轨道交通建设采用平移技术解决场地占用问题的先河。
  在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城轨公司建设者始终以匠心融入理念、以理念铸就标准、以标准建造精品。近年来,已逐步实现了“以地铁为主,相关多元发展”的新格局,为企业加速融入创新型市政工程领域积攒了诸多宝贵经验。
                                      (张 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