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楼
半月楼
杨璇
半月楼位于三峡广场与杨公桥之间,整栋大楼呈半圆弧型设计,抛光式的蓝色玻璃均匀分布在圆弧外侧,阳光照耀下颇具美感,因为设计独特,一度成为三峡广场周围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对半月楼的记忆可追溯到小学阶段。那时,母亲为我报了课外补习班,补习班就位于半月楼内。儿时的眼神稚嫩天真,以童趣视角观察世界,世界总是五彩斑斓的。
那时的半月楼是繁华的。低楼层教育机构众多,有课程辅导的,也有兴趣辅导的,人来人往,大手牵小手。高楼层是办公区域,各种公司在此选址办公,出入的都是西装革履的精英,工作的快节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白领们总是匆匆而来、匆匆离去。一到晚上,半月楼的人间烟火气便显现出来,楼外街市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俨然是那时重庆市井生活的见证。
因人流量巨大,这里专门开设了公交车站,方便人们工作生活。不同于现在发达的地铁、轻轨,那时,公交车是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而且公交车上还有售票员,车票价格根据路途长短有所不同。印象中,这路公交车上有个微胖的女售票员,身上挎着找零和收钱的小匣子。虽然乘客目的地不同、票价不同,她仍能飞快计算出价格并迅速找零,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每当黄昏降临,半月楼锃亮的玻璃映照着落日的余晖,为大楼裹上一层金色的铠甲,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时间总是踩着年轮的尾巴向前飞驰,半月楼无声无息地屹立在此,也见证了重庆的变迁。
如今,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慢慢掩盖了半月楼曾经的风采,昔日的繁华早已褪去。半月楼附近修了立交桥、修了地铁,“半月楼”公交站也取消了。
最近,我再次坐上公交车,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树木和那栋存在于儿时记忆中的大楼,感慨万千。半月楼还在,但周围景致早已不在。夕阳西下,点点余晖映照,锈迹斑斑,生机淡淡。
楼高直揽月,风劲迎君来。我还记得这半月楼,还记得儿时的点点滴滴,只不过现在长大了,每天都在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儿时的记忆早已模糊。唯愿下次回眸时,半月楼这位老朋友依然在这里等我叙旧。
(作者单位:五公司中江高速改扩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