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越海筑通途
——二公司福厦高铁项目施工纪实
穿山越海筑通途
——二公司福厦高铁项目施工纪实
唐业堡
从福州出发,一路向南来到有着“海上花园”美誉的厦门市,在这片山水如画、钟灵毓秀的大地上,奋战着这样一支“铁军”,他们穿梭忙碌于各个施工站点,意气风发,奋勇拼搏,与蓝天白云下迎风飘扬的“中国铁建”旗帜交相辉映,在美丽的八闽大地上勾画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福厦高铁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程,也是全国首条跨海高铁,北接合福、温福铁路,南接厦深、龙厦铁路,全长277.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将把福州与厦门间行程缩至1小时内,并实现从厦门到北京一路“高铁进京”。
为了建好这条全国一流的现代化铁路,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坚守工期节点、精益求精确保安全质量、匠心精神打造品质工程,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得到业主和八闽人民的交口称赞,成为享誉全线的铁军劲旅。
以快制胜,妈祖故里当尖兵
“快”字,是二公司从合福高铁、浦梅铁路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总结出来的工作思路。
“作为公司在福建市场以干促揽结出的丰硕果实,如何打好这场创信誉、树形象的必胜之战,树立中铁十一局铁路建设品牌,‘快’字很重要。”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福厦高铁项目经理李杨介绍。
快速进场。项目中标后,该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要求项目“跑步进场、快速组织、快速开工”。同时,公司主管领导亲自带队,到项目进行策划指导,围绕安全管理、成本管控、施工进度、创誉创效、技术创新等关键环节为项目谋篇布局。2017年9月,接到进场令后,千里大转战启动,历时48小时,所有人员、设备调集到位。9月30日下午,福厦高铁4标项目一工区举行了开工仪式,正式拉开征战福厦高铁建设的序幕。
快速临建。该项目本着“以快制胜、以高取胜”的理念,遵照“五快五高”要求,迅速展开建家安家、大临工程建设等工作,进场仅15天,就完成了驻地建设。2017年10月8日,项目团队正式入驻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标准化营地办公;12月13日,项目中心试验室率先通过验收;与此同时,拌和站、钢筋加工厂相继建成。
快速开局。由二公司承建的福厦高铁4标一工区全长6.8公里,涵盖路基、桥梁、框架涵、站场、无砟轨道等施工内容,具有特殊桥跨多、交叉跨越多、设计创新多、台风影响大等特点,施工组织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为迅速打开工作局面,该项目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将进度、质量、安全、房屋拆迁、涉铁跨路等责任目标,逐一分解到项目领导、项目员工、架子队和分包商,并严格制定考核办法,细化11条奖惩标准。同时,相关责任主体层层签订“三电迁改”、安全质量、进度目标等责任状,压实压紧各级管理人员责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大干热潮。
铁路项目施工中,征地拆迁可谓一大难题。该项目铁路红线征地约794.45亩,房屋拆迁237户,铁路红线房屋拆迁面积约12.5万平方米,包括各类管线、房屋、林木、坟地等,涉拆面广,拆迁量非常大。
与群众拉家常,讲透政策、尊重民俗是搞好征地协调的前提。该项目把握关键,按照政策法规一视同仁,统一补偿标准与补偿价格,减少冲突纠纷。他们从帮助村民办实事做起,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通过开展政企共建,积极寻求地方政府支持,保障了施工有序推进。
科学组织,聚力攻坚铸精品
福厦高铁沿线风光旖旎、景致如画,但雄奇的山川风景同样预示着施工的艰难。“那段时间,连续加班加点奋战是常态。”回忆起梅山特大桥施工的艰苦时刻,项目总工程师王金良仍然历历在目、感慨良多。
这座全长3.773公里、共有9处门式墩,3处跨越杭深铁路线的大桥,是连通湄洲湾跨海大桥架梁通道的重要脉络,对推进全标段架梁进度至关重要。但大桥施工中存在特殊结构物多、既有线施工多、技术要求高、安全风险高等特点,施工难度极大。
“梅山特大桥112米提篮拱支座浇筑是我们在大桥施工中面临的第一个挑战。”王金良介绍。该提篮拱系梁位于梅山特大桥24至25号墩,采用1至112米提篮拱跨越既有莆永高速公路岐厝高架桥,与高速公路斜交39度,系梁全长116米,是项目重难点控制性工程。施工过程中,该项目多次召开专题会,讨论浇筑方案与实施细节,认真贯彻铁路建设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廉政和稳定要求,强化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提篮拱系梁全部浇筑作业。
2020年8月12日凌晨5点,经过100多名建设者5个小时的艰苦鏖战,梅山特大桥跨杭深铁路线首片门式墩钢盖梁吊装顺利完成。那一刻,桥下的建设者们欢呼着、跳跃着,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梅山特大桥首片门式墩钢盖梁吊装路段位于55至57号墩,其中55号墩钢盖梁最重,达185.4吨,梁长33.4米。门式墩位于既有水沟外侧,跨越杭深铁路线,与轨道线立体交角17.1度。另外,由于在“天窗期”施工,有效施工时间紧张,对各方面要求极高。
为保证吊装施工安全、优质、高标准完成,该项目提前规划,从物资供应、现场安排,到施工工艺、人员分工,再到安全措施、质量标准,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提前召开钢盖梁吊装演练布置会和技术交底会,进行模拟演练,确保吊装施工顺利进行。同时,在既有线处增设驻站联络员和安全防护员,确保钢盖梁在有效的“天窗”时间内顺利完成吊装,也为后续钢盖梁吊装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梅山特大桥跨东吴支线钢盖梁顶推施工是该项目成功克服的又一难题。其顶推作业位于梅山特大桥63号和64号墩,均位于既有水沟外侧,上跨既有东吴支线。对于该项目而言,梅山特大桥跨东吴支线钢盖梁顶推作业压力是空前的,因为它存在着太多的难题,隐藏了太多的危险:
难题之一:跨铁路既有桥最大允许通行40吨车,大型车辆和大型吊车无法通过,特种设备无法到场;
难题之二:既有东吴支线处于运营状态,每天有300多趟列车通过,顶推作业需要在有限的天窗点内进行,时间紧、任务重;
难题之三:单支结构钢盖梁单跨跨径大,单一的箱梁后方顶推难度大,易产生偏移,纵向顶推方向性难以控制;
难题之四:钢盖梁外侧腹板为竖腹板,不利于顶推时的前置点传力,且施工场地狭小、作业空间有限。
面对困难,该项目提前准备、超前谋划,及时召开梅山特大桥顶推前交底会,进行同条件模拟试推。在施工中,前端焊接20米长钢导梁,导梁和钢盖梁连成一个整体,采用分级拖拉滑移顶推施工,解决了单跨顶推难题;拖拉动力采用2台连续同步千斤顶,同时加上电控措施的介入,便于两侧拖拉的同步控制。同时,为防止拖拉时两侧小车的不同步导致横向偏位,在滑靴上设置钢滚轮限位,拖拉过程中发生较大偏移时,采用单侧控制千斤顶、点动拖拉的方式进行纠偏。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措施,确保了钢盖梁顶推作业顺利完成,为后续上部结构施工奠定了基础。
标准精细,打造亮点创样板
开工以来,该项目始终秉承“精品工程、智能福厦”的建设目标和“八高九建”的建设要求,以创造优质工程为目标,大力推行铁路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铁路建设水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建设任务。
在路基标准化施工中,该项目在传统的“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基础上,依托路基连续压实技术、地基加固桩信息化控制技术及自动沉降观测系统,进一步提升了路基主体施工质量。此外,该项目还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并下发了《混凝土结构物施工质量考核暂行管理办法》《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暂行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印发了路基标准化施工手册和工艺工装指导手册,为各工序关键环节制定了详细质量标准和要求。
在边坡防护施工中,为有效避免拱形骨架尺寸偏差较大、线型不顺直、混凝土养护不到位等质量缺陷,该项目采用骨架开槽机、带盖钢模板、框架梁塑钢模板、六棱块铺设卡具、自动喷淋养护等工艺工装,同时投入拱形骨架混凝土喷淋养护系统,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大大节约了项目施工成本。
1月21日,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全线20多家参建单位共100余人的观摩团,到该项目梅山特大桥无砟轨道施工现场学习交流。整洁美观、内实外美的无砟轨道底座板、道床板成品,线条横平竖直,受到观摩人员的一致好评。
福厦高铁无砟轨道全长519.87铺轨公里,采用世界成熟的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二公司负责16.3铺轨公里的无砟轨道施工,正线轨道设计型式为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桥梁地段为CRTS-I双块式无砟道床,共计划分为19道工序,具有技术标准高、质量控制严、受天气影响大、施工场地小等特点。
“飞驰的动车组‘脚下’,必须有好的‘跑道’,无砟轨道施工是铁路铺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施工的精细程度就是确保硬币竖立8分钟不倒的关键所在。”李杨介绍。施工过程中,该项目“精雕细琢”,坚持以“优化工艺工法解决常见共惯性质量通病、投入先进工装设备致力工艺工效提升,强化系统管理促效能”为着力点,严控每一道工序,确保创精品、做示范。
在无砟轨道施工开始前,通过开展培训,让全员系统掌握无砟轨道排架安装、道床板施工及粗调、精调等多项技术要领。同时,不断优化施工方案,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评估,找出混凝土养护的最佳方案。在施工中,按照要求,在钢筋绑扎作业、精调作业、混凝土施工等工序上,严格控制并通过在夜晚进行精调和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减少昼夜温差对无砟轨道的影响,提升后续钢轨铺设的平顺度,保障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平稳性。
该项目推出的优化梁面铣刨、板缝模板固定、振动平板机、高程及平整度控制工装、板缝刮平尺、收面压光等多项工装,有效解决了混凝土裂纹、道床板混凝土平整度不齐等问题。他们还先后提炼总结出“三低一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二次分区振捣法”“ 三步六遍法收面工艺”“ 一布一管一膜自动滴灌养生法”等10余项新工艺,有效提高了实体质量。通过一系列创新手段的实施,无砟轨道成品各项指标优质,总结提炼的工艺工法也为轨道施工打造精品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过4年多的拼搏,该项目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业主、设计等诸多单位的一致认可。项目部先后13次获得业主单位发放的绿牌,多次被授予“标准化样板工程”“标准化工地”“路地共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为该公司深耕福建市场打出了一张靓丽名片。
同心协力,党建引领筑通途
为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该项目将党建作为引领工程建设的“助推器”,实现基层党建与工程建设同频共振,有效激发了项目建设活力。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程,福厦高铁的施工安全、质量、工期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我们始终遵循‘抓党建从生产出发,抓生产从党建入手’的工作路径,深入开展创岗建区、劳动竞赛、党员‘双创’争先等主题实践活动,持续加深双向融合,切实把党建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该项目党支部书记郑成杰介绍。
福厦高铁的高效推进,离不开背后一群铁建人的坚守与付出。大伙早已习惯了抢晴天、斗雨天、战夜间的工作模式,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十分有限。
吴明金是该项目生产副经理,在莆田站路基土石方控制爆破施工中,每天起早贪黑,白天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申报施工计划,组织现场施工;晚上在爆破施工现场蹲点,忍受着腰椎间盘突出带来的病痛折磨,却没有丝毫抱怨。
项目总工程师王金良自莆田站改施工启动以来,每晚都蹲守施工现场,督促检查施工班组完成当日的施工计划后,常常是最后离开工地的那个人,晚上工作不能休,白天工作不能停,人变得黑瘦了不少。
“对于福厦高铁项目全体建设者来说,这既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份满满的自豪和荣誉。针对桥梁和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等特点,我们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不断改进工艺、优化方案,多项技术难题取得突破,确保了工程施工安全优质稳步推进。”王金良表示。
此外,施工环境艰苦,怎样让员工更有归属感,感受到“家”的关怀和温暖?该项目坚持以人为本,从小事中体现人文关怀,通过打造“家文化”,不断增强员工幸福感。
该项目定期举办集体生日会、文体比赛、节日团建,鼓励员工家属到工地探亲、设置工地探亲房……这些点点滴滴滋润着员工心田,转化为大家坚守岗位、攻坚克难、建功立业的强大助推力。
走进时一片峡谷险滩,走出时一条大道通途。1500多个日日夜夜,二公司福厦高铁项目建设者坚守于此、奋斗于此,以团结协作和拼搏奉献,给出了千磨万击仍坚劲的答案,描绘出一幅众志成城、如火如荼的建设画卷。
图为该项目施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