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伏建:步履不停,匠心永“驻”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工地的薄雾,在一座横跨了14条繁忙车道的钢箱梁上,廖伏建正和他的同事们进行着日常的巡检。“可别小瞧我们脚下的这块4000多吨‘钢板板’,这可是我们项目团队历经3个月、8次顶推作业后才啃下的‘硬骨头’呢”。谈及年初刚完成的钢箱梁顶推,他的脸上不自觉地流露出喜悦和自豪。
廖伏建,现任二公司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工程项目经理,这位在施工一线扎根十六载的铁建人,聆听过合武高铁的初试啼鸣,沾染过武九客专的岩溶红土,浸透过常青路转体桥的冬夜寒霜,而今又在江阴靖江长江隧道的施工前线,见证着千吨钢箱梁精准落位的震撼瞬间。
打铁还需自身硬
2009年的夏天,二公司合武铁路项目的工地上突然多了一个手捧图纸到处请教问题的年轻人,他就是刚刚走出大学校园踏入施工工地的廖伏建。彼时正值项目大干期间,廖伏建负责工区的CFG桩施工,第一次将学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地的技术指导,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常常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无所适从。
然而,廖伏建骨子里总有一种不服输的干劲,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主动请教项目同事和前辈,从CFG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原理,到材料配合比控制,从过程施工的质量管控,到完工后的质量检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他都做到不留死角,烂熟于心。两年时间,他以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以及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实干作风,赢得了项目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2010年7月,廖伏建调任到二公司汉口站改项目,担任管理组的技术主管,他深知,技术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白天,他奔波在施工现场,进行技术交底、解决技术难题;晚上,他挑灯夜战,整理内业资料、研究施工方案,这样的忙碌与艰辛他习以为常。
2014年,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和出色的工作表现,廖伏建被安排到武九客专项目担任副总工程师。职位的提升,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担当,作为项目的“技术大脑”,廖伏建带领技术团队扎根施工一线,紧密研究技术方案,深入探讨施工管控的重难点,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给业主单位和公司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廖伏建(左二)与技术干部探讨施工方案(张小星 摄)
在百工种交响、千钧系毫厘的施工领域,术有专攻、学无止境,廖伏建先后经历了铁路项目、房建项目、公路项目,丰富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历不断地充实着他的知识库和经验库,同时也让他快速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的技术骨干。
守土更需担当实
2015年,廖伏建受命担任该公司常青路转体桥项目现场副经理兼安全总监。这座全国首例极不平衡转体桥,需要跨越9股既行铁路营业线,转体总重8600吨,拼装全长135.3米,在极不对称、极不平衡状态下转体81度,施工难度之大,安全隐患之重,前所未有,而作为项目安全负责人,廖伏建肩上扛着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为做好转体桥的现场施工及安全管理工作,无论是数九寒冬,还是三伏酷暑,廖伏建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工地进行安全检查、施工协调、技术指导……他的手机更是24小时随时待命,每日最高通话记录达上百次。面对“刀山剑林”的现场作业环境,廖伏建始终践行“多言、多检、多议、多改”的管理方针,不存一丝侥幸,不留一处死角。
在廖伏建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现场施工井然有序,安全质量全面受控,项目建设也不断提质增速,得到了地方政府、业主单位等各方的高度认可。2017年6月,项目顺利承办了“强基达标、开拓创新,深入推进信息化、标准化工地建设”的信息化管理观摩活动,廖伏建作为项目代表,向与会人员着重展示了项目信息化管理中各类新型技术的运用和管理,这在武汉铁路局各施工单位中为首例,也为二公司在湖北市场树立了良好形象。
转体中的武汉常青路主线转体桥(杨光 摄)
2018年1月31日凌晨3时4分,武汉市常青路主线转体桥在历时87分钟顺时针转动81度后,顺利跨越汉口火车站西咽喉岔区9股道,与引桥实现精准对接,刷新了转体最不平衡、转体桥面最宽、跨越特等站铁路股道数量最多三项转体桥世界纪录。望着眼前完成华丽“转身”的大桥,廖伏建心中感慨万千,87分钟的转体轨迹里,记录着他一千多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
破局当需胆识先
2020年,在荆楚大地奋战了11年后,廖伏建转战江苏,担任京沪改扩建项目经理。该项目是二公司在江苏公路市场中标的首个交建局项目,打造品质工程、样板工程对该公司进一步开拓江苏公路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对新环境、新岗位、新挑战,廖伏建并没有畏手畏脚,而是迅速调整状态、投入工作,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他就带领团队跑步进场、抢抓开局,同时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资源、狠抓现场管控、紧盯关键节点;项目施工战线长、协调难度大,他就主动深入一线,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确保施工顺利推进。好在“苦心人,天不负”,项目多次在信誉评价中夺得第一名,为该公司后续扎根江苏公路市场铸就了“金字招牌”。
在担任项目经理期间,廖伏建不仅专注于项目建设,还积极利用属地项目资源,深入研究地区市场环境、区域规划,协助该公司区域经营和滚动发展。2023年,二公司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标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工程,中标总金额8.3亿元,他也被该公司委以重任,担任项目经理。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全长11.5公里,其中跨芙蓉大道连续钢箱梁全长约203米,总重量为4737吨,分3跨14个节段,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跨芙蓉大道连续钢箱梁具有顶推单体重、精准度要求高、线形控制难、交叉工序多、焊接技术难度大等特点,且需要保证既有公路线正常通行,施工时间长、交通压力大、技术难度高,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廖伏建介绍说。
为了顺利啃下这块“硬骨头”,廖伏建带领项目技术团队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依托BIM智能化管理平台,对钢箱梁进行三维建模,精准深化设计,并反复进行模拟预演。针对钢箱梁呈圆弧形且重心高,极易造成梁体变形与倾覆问题,他和项目技术团队成员对方案进行反复研讨、比选,最终决定采用“弧型滑道+中导梁吊装+连续顶推”,减小滑道高差,提高跨公路顶推施工效率。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工程最大跨度钢箱梁完成顶推(张小星 摄)
2025年1月13日,这座全线最大跨度的钢箱梁在历经3个月、8次顶推作业后,顺利精准落位,平稳跨越14条繁忙车道。在亲眼见证钢箱梁落位的那一刻,压在廖伏建心中的“巨石”也终于落地。
十六年光阴流转,廖伏建步履不停,从当初青涩懵懂的技术员到如今统揽全局的项目经理,一路走来,他始终以一颗炽热的匠心,恪尽职守、披荆斩棘、精益求精。如今,廖伏建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奋战在连接长江过江通道的重点交通项目一线,用智慧和汗水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该公司在江苏市场创誉创效和开拓发展贡献力量。(文/吴海涛 审核/程昆鹏 徐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