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渝高铁:全力打造“硬实力+软关怀”标杆工程
本站重庆讯:阳光穿透山峦,洒落在重庆群山之间。4月15日,重庆市交通建设工会“铁路桥梁”联盟调研团深入西渝高铁四方山隧道一线,见证了一场新时代高铁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的生动实践。
隧道深处,全电脑凿岩台车如钢铁巨臂精准定位,机械臂在岩壁上舞动出科技之光。“过去靠人工打钻爆破,效率低、风险高,现在这些‘钢铁侠’挑起大梁。”中铁十一局西渝高铁十五标项目总工程师指着正在作业的智能装备介绍。项目团队配备了自行式装药台车、拱架安装机、钻锚注一体机、湿喷机械手、伸缩式移动栈桥、钢筋自动安装台车、智能衬砌台车等智能化设备,组成了一条流水化生产线。这些设备如同工业乐高般无缝衔接,构建起国内领先的“7+1+4”智能施工矩阵。
“四方山隧道全长9485米,Ⅳ、Ⅴ级围岩占96.8%,地质复杂,是全线重难点工程。”项目经理介绍,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项目团队以“党建+科研攻关”模式,联合高校和行业相关单位进行联创共建,共同攻克隧道机械化施工关键技术,构建起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Ⅳ级围岩单循环作业时间稳定在20小时左右,月进尺从82米提升至120米左右,工效显著提升。
“我们不仅是筑路人,更是智慧工地的开拓探索者。”项目总工程师补充道,“通过动态调整开挖工法、改进施工工序、创新工装设备,聚焦精细管理,我们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降低了安全风险。”
西渝高铁十五标产业工人幸福社区(田江鑫 摄)
当调研团走出洞口,眼前的产业工人幸福社区让众人驻足。整洁的社区内,篮球场、食堂、卫生室、活动室等设施一应俱全。“我们把工人社区打造成‘家’,让建设者也能住得舒心、干得放心。”项目党支部书记指着安全积分超市里排队兑换商品的工人说。
社区安全积分超市(邓豪 摄)
“老张,再攒点积分就能换剃须刀了!”开挖工王师傅提着刚兑换的洗发水,笑得合不拢嘴,热情地和工友们打招呼。自从项目部推行安全穿透式管理,安全积分制度成了工地上最受欢迎的“新风尚”。戴好安全帽、发现隐患、参加培训……这些看似平常的安全行为,如今都能转化为积分,兑换成生活用品。安全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工人们笑着说:“安全看得见、摸得着,这样的激励很实在!”
免费理发、健康问诊、工人业校……社区里的“微服务”让工人们直呼暖心。“以前工地是干活的地方,现在这里是回家的方向。”来自贵州的隧道工人小李感慨,“以前住临时工棚心里漂泊,现在有了空调、Wi-Fi,还有定期技能培训,干活更有盼头了!”
“幸福社区不仅提升了生活品质,更激发了工作热情。”项目经理介绍,项目已培养出10余名产业工人技术能手。
重庆市交通建设工会铁路桥梁工作联盟与会者在座谈会上表示:“西渝高铁不仅展现了中国高铁建设的硬实力,更体现了对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软关怀。这种智慧施工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模式,值得在以后工程建设中推广。”(文/邓豪 审核/邓豪 徐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