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柜里的牙刷杯

编辑发布:网站新闻编辑部   时间: 2025-06-25  【字体:

向美鸢


“汉总,你老是吃我的零食,我也要去吃你的!”我笑眯眯地说。

“去啊去啊,大家一起分享嘛”他边吃小面包边说道,一些面包碎屑伴随着满足的笑容从嘴角掉下。

我想用“憨态可掬”来形容他:肚子鼓鼓、脸圆圆,走起路来悠哉游哉,黑黑的肉乎乎的手总是捏着薯片、糖果这些零食,说话也像小朋友一般软绵绵的。

他就是南珠中城际3标一工区安全总监——陈汉。

有一天,他买了新的水果,我一路“尾随”到他的办公室,他乐呵呵地拆着快递,只是动作慢了些,我在办公室转了几圈也没有拆完。

“怎么把牙刷杯放这里?”我疑惑地问。透过文件柜的玻璃,一个带把的透明玻璃杯,有点微微泛黄,杯底重叠着白色的水渍,里面装着一把嫩绿色的牙刷和一支扭捏的、干瘪的牙膏。难道和我一样是早上起不来吗?作为起床困难户的我也曾想过把牙刷放到办公室,这样就可以先开完早会再去刷牙了。

虽然透过他黝黑的面庞看不清是否红了脸颊,但我能感觉到他的害羞,像是被人抓住了把柄似的局促。他小声地说:“我都没回去过”。这一句话让我感到了自己的“格局小了”。我只记得在做地连墙的时候,因为要完成日均六幅的进度,交叉设备很多,那时候他是住在办公室的,无论深夜还是酷暑,每一幅他都会亲自盯着验收吊装。我曾经称他为“为171幅钢筋笼做体检的老大哥”。这个事还是我们项目经理李永刚早会上提到的,因为他好几次睡不着去办公楼转悠的时候都看见了,并且发现群里照片上都有他的身影。当时其实也没有太感触,毕竟刚来工作不久,认为这点小事我也可以做到。后来随着工作增多,我越来越佩服他了,工作这么久还能够保持初心、亲力亲为,没有一点懈怠,这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可那时候是夏天,也不会太凉,但现在是刚过完春节,加上项目驻地在海边,白天晚上风都很大,谁都想裹着棉被躺在床上。他办公室里的那张沙发不大,得把腿搭在沙发边上或是蜷起来一点,翻身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稍不小心就掉下来了。

“我不怕,这算啥,现场还有那么多兄弟们呢。”他毫不在意地说。“这算啥”是他的口头禅,每一次遇到焦头烂额的小兄弟他都会这样宽慰他们。我开始在记忆里搜寻,究竟是什么让一位中年男人夜不归宿?只能是他最在意的安全吧。

他的在意,有时候会让人觉得他很“啰嗦”。从初到项目部的那刻起,第一次参加早会,我坐在他的旁边,看着他粗壮的手用力压着一本皱巴巴的笔记,像熨烫机一样卖力熨平上面的灰尘和汗渍。那时候我感觉他像一位老人,两只手指摩挲着划过一个个字,明明那文字很短,他却说了很长很长。这种感觉就像出门前母亲的叮嘱,即使是一句注意安全,也能转化成“路上小心”“车上留意”“遇人慎交”……他把每道工序都说得细细的、密密的,害怕孩子听不进去又怕孩子烦。

生活区巡查时,他推开劳务工宿舍的门,一眼就看见电线上缠着的晾衣绳。“老杜,这违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了。”他伸手捏住电线发烫的部位,指腹的老茧蹭过绝缘层上的焦痕,“规范要求临时用电线路不得悬挂物品,之前就有类似案例,短路烧了配电箱。”

暴雨后的材料仓库里,他弯腰拨开防雨布,立刻皱起眉头:“乙炔瓶和氧气瓶怎么能混放?《溶解乙炔气瓶安全检查规程》第五十条明确要求间距不少于5米!”他掀开安全帽擦汗,帽檐下的皮肤晒得黢黑,却把两瓶气体拖到指定区域,用手比划出安全距离,“看见没?还要远离火源10米,这是保命的规矩。”

……

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文件柜玻璃映出牙刷杯的影子,那些杯底的水渍圈圈叠叠,像极了他刻在脑子里的安全规范,在每个日出日落里,泛着不容错漏的光,折射出和他一样坚守在艰苦项目的每一个默默付出、兢兢业业的工程人身上平凡而伟大的光芒。


作者单位:城轨公司南珠中城际3标1工区项目部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