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大道3标项目:标准化锻造示范班组三步法

编辑发布:网站新闻编辑部   时间: 2025-05-28  【字体:

秦巴腹地,千峰竞峙。仰观山脊如刃,劈开云雾直插苍穹;俯察幽谷生烟,万丈深渊吞没林涛。在被誉为“天下至险”的米仓古道上,一座全长546米、主跨200米、最高桥墩达122.28米的黄峡村特大桥正拔地而起。

桥涵一队班组(耿露珊 供图)

作为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这里曾因地形复杂、墩位高耸、混凝土方量巨大而举步维艰。然而,一公司米仓大道3标项目团队以“标准化锻造示范班组三步法”破局,不仅攻克了技术难关,更打造出安全、高效、精益的施工标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建制:锚定班组自治“基准线”

“每日汇报进度,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压实到底!”在项目生产调度会上,管理人员的指令清晰有力。为破解高风险施工难题、加快建设步伐,该项目严格贯彻落实构建“115”管理架构的要求,出台《施工班组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制定“项目+专业队+班组”“项目+管理组+班组”“项目+直属路基专业队”“项目+管理组+分包商+班组”四种管理模式,动态优化班组结构:班组长由项目与分包商联合考核选拔,关键人员纳入项目序列管理,推动进驻班组人员与施工班组“同生活、同作息、同工作”的深度融合。

定期召开班组建设碰头会(耿露珊 供图)

“过去班组各自为战,现在和项目拧成一股绳。”班组长段一平感慨。项目领导班子对重点班组实行“包保制”,管理人员进驻一线,参与风险排查、方案研讨和现场督导。制度落地后,班组协作效率不断增强,安全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大桥的进度条不断更新。

强控:织密方案执行“经纬网” 

“安全是底线,质量是生命线。”走进施工现场,网格化公示牌上责任清单一目了然,智能打卡系统实时追踪人员动态,“双进”人员每日核验作业面安全,施工群内滚动播报风险提示。该项目通过立体防护体系、“检测评析”机制和三级质量管控,将标准化贯穿每个环节,切实把施工班组标准化建设落实到终端,让“小细胞”发挥大能量,达到稳定高效的管理效果。

现场技术交底(耿露珊 供图)

在安全管控方面,该项目实施立体防护体系,严格执行安全制度,依托“双进”人员跟班督导机制,重点整治“三违”行为,同步完善应急响应与维稳沟通机制;“双进”人员每日提前核验作业面环境、安全防护措施及劳保用品配备情况,通过施工群实时播报安全动态,安全部实施“日查日报”闭环管理;推行网格化精细管控,设置网格公示牌明确责任清单,组织网格管理人员专项培训及资格认证,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穿透至每个作业单元。

在质量提升方面,该项目建立“检测评析”四位一体机制,联合开展实体量测、外观评分与工序验收,重点管控接缝凿毛、混凝土收面等关键工序,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强化标准执行。通过构建“自检-互检-专检”三级控制体系,在质量管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项目连续两年获巴中市信用评价第二名,质量管理经验被列为地区示范案例。

闭环:贯通考核激励“传动轴”

“优秀班组奖金到账,大伙儿干劲更足了!”项目例会上,表彰环节总是掌声雷动。该项目推行“日考核、周兑现”机制,根据制定的“小立法”,每天对安全、质量、进度、文明施工给出考核评价,按周对考核结果进行兑现,精准激活考核激励“动力引擎”,持续为班组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班组考核奖励(耿露珊 供图)

通过在终端及时、多样的考核,该项目提高入驻人员与班组人员参与班组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班组主动反馈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安全质量的保障、生产效率的提升。

与此同时,该项目积极开展“一线党员挂点班组”活动,动态调整现场资源,制定出“因地适宜、因时适宜、因己适宜”的生产计划,并采用“额定保底+提成”的薪资模式,将作业人员纳入项目全面考核管理中。这种模式,让工人从“被动执行”转为“主动创新”。在挂点党员带动下,班组成员建言献策,释放空闲劳动力提升班组生产效率。

合龙后的黄峡村特大桥(耿露珊 供图)

木茂因根深,水长因源远。米仓大道3标项目以“三步法”激活班组“小细胞”,释放管理“大能量”。如今,黄峡村特大桥如巨龙横跨峡谷,成为秦巴山间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文/耿露珊 肖亮 冯仕杰 审核/沈正华 徐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