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渝高铁十五标项目:党建领航聚合力 创新驱动促发展
西渝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区域经济腾飞与民生福祉的双重使命。中铁十一局西渝高铁十五标项目承担着36.9公里“六隧八桥七路基”的艰巨任务,重难点工程如同“硬骨头”横亘在建设者面前。
建设中的西渝高铁赵家普里河特大桥(田江鑫 摄)
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难题,该项目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工程”为抓手,坚持党建融入中心工作,抓好党建促发展,不断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推动西渝高铁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科技创新 破题攻坚树标杆
“党建工作不是‘软任务’,而是推动项目建设的‘硬支撑’。”项目党支部书记李秀建坚定地说。该党支部围绕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工程”7项主要职责、42项具体任务,每月召开支委会研究推进情况,每两个月在党员大会上共评共议,确保创建工作抓实抓细。
与国铁集团工管中心等单位签署联创共建协议(田江鑫 摄)
该党支部认真落实示范工程“党建+科技创新”要求,通过联创共建,与国铁工管中心、建设单位、高校、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深度合作,进行党内联合科研立项攻关,凝聚各方智慧,将党旗插在工程创新的最前沿。
在四方山隧道施工现场,攻关小组攻克隧道机械化施工关键技术,推行“7+1+4”大型机械化施工体系,实现凿岩台车、拱架安装机等设备协同作业,构建起全工序机械化施工矩阵。通过动态优化开挖工法,月进尺从82米提升至110米,工效显著提升。今年以来,该项目新申请专利9项,参与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取得重庆市交通建设系统最佳创新奖1项,贡献了“西渝智慧”。2025年4月,该党支部“党建+科技创新”任务指标被评为“好”。
此外,该党支部还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在桥梁施工中采用智能张拉系统和智能压浆设备,确保了桥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利用BIM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前发现并解决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
党建筑牢安全屏障 红旗领航护攻坚
“安全是生命线,党建是压舱石!”在铁峰山隧道施工现场,党员安全监督岗的标语格外醒目。该党支部落实示范工程“党建+安全质量”要求,结合安全穿透式管理,推行“党员安全责任区”网格化管理,将安全责任细化至党员责任区,织密安全生产网。同时,深化“党建引领安全护航”活动,建立安全生产示范岗、质量监督岗,强化现场安全穿透式管理和质量风险评估,强化班组标准化建设,抓好安全检查清单应用,确保项目不发生安全质量事故。
党支部书记带队进行月度平推检查(邓豪 供图)
“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们通过党员带头,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在今年一季度党员大会上,全体党员表决通过了项目20个党员责任区划分的决定,将安全生产落实到终端。项目和管组两级30名党员和技术骨干下沉一线,以班组标准化建设推动安全生产。工友小黎感慨:“看到党员技术骨干在现场,我们心里更踏实了!”目前,全线控制性工程最长隧道铁峰山隧道已安全掘进近8000米。
该党支部还注重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等活动,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此外,还设立了安全隐患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收到合理化建议及线索近30条,形成了全员抓安全的良好氛围。
党建凝聚人才磁场 培才育匠筑幸福
“人才是第一资源,党建是第一引擎。”项目经理陈旺表示,该党支部落实示范工程“育人才”要求,落实“青年英才1357工程”计划,加强青年技术骨干培养,通过“岗位竞聘+导师带徒”双轨制,聚焦技术融合培养。项目青年技术人才占比近80%,形成“90后挑大梁,00后当先锋”格局,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2025年4月,该项目青年突击队被评为“重庆市百万青年立功竞赛活动优秀青年突击队典型案例”。
产业工人幸福社区(田江鑫 摄)
同时,该党支部持续抓好产业工人关怀与培育。在四方山隧道出口的产业工人幸福社区,“双进管理”模式让工人真正成为主角。党员技术骨干与班组“三同”(同吃、同住、同工作),建立安全质量“明白账”,累计兑现考核奖励近20万元。班组长负责人坦言:“现在工地驻地连理发室、活动室、超市、卫生室、阅览室都有,还有定期的技能培训。社区住得‘幸福’,干活更有盼头。”
幸福社区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工人的生活品质,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该党支部将“人文关怀”融入日常管理,让工人感受到家的温暖。这种管理创新使班组施工效率提升,安全质量有保证,培养出10余名产业工人技术能手。
从隧道深处的机械轰鸣到幸福社区的温暖灯火,中铁十一局西渝高铁十五标项目党支部以“精品、智能、绿色、人文”理念为笔,书写着新时代高铁建设的壮丽篇章。(文/邓豪 田江鑫 审核/徐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