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行动,织密安全“防护网”
本站湖北武汉讯:近日,在城轨公司武汉地铁12号线5标施工现场,项目安全总监李云炳阻止了两位工友李师傅和郭师傅匆忙投入工作。他查看信息化管理平台后发现,两人早上没有完成班前安全教育。“等一下,你们两个先别急着开工。系统显示你们没参加班前安全教育,我得再跟你们说说今天的作业安全要点。”听完李云炳的叮嘱,两位工友才被允许进入现场作业。
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朱曼 摄)
身份信息、行为记录“样样可查”
李云炳提到的“系统”,是项目今年3月开始引进的“安全巡查二维码系统”。在施工现场,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作业工人,他们的安全帽上都印着一个精致的二维码。这个二维码可不简单,它借助数字化管理手段,详细记录着佩戴者的姓名、工种、紧急联系人、岗位风险等基础信息,还能跟踪记录每个人是否熟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是否按时参加安全培训、是否及时完成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等安全行为,相当于为每位工友建立了一份专属的安全档案。
不仅是人员管理,项目团队还将BIM模型与二维码系统深度融合,在实体工地之上构建起数字孪生管控平台。设备管理二维码为大型机械装配“设备身份证”,扫码可查看设备履历、维保记录等各项参数;物资管理二维码是现场物资的“身份证”,在钢筋加工区扫码即显示材料批号、检测报告、使用部位等溯源信息;环境监测二维码与现场传感器智能联动,实时采集扬尘、噪声、基坑变形等数据,异常情况自动触发二维码报警……多项功能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现场管理。
即时上传、远程管理“事事方便”
“这个二维码就像是为工友们配备的‘安全小管家’,能实现资料一人一档、知识即扫即学、信息闭环管理等功能。”项目方会在系统后台定期更新最新的安全管理规定和岗位作业应知应会题库,可以随时随地远程操作,便于管理。工友们也可以用手机扫码随时查看,而且每次参加班前教育、安全培训、应急演练、知识考核等信息从管理后台即时录入,详细记录参与时间、学习内容、考核情况,如未参加相关活动在扫码后就会有提示信息,让安全知识真正融入日常工作。
开展安全月启动活动(朱曼 摄)
数字化变革带来管理理念的升级,该项目还推出“安全积分超市”,工人通过参与培训、发现隐患等行为积累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劳保用品等奖励。95后电工小陈对此深有感触:“现在扫码学习安全知识就像刷短视频,闯关答题还能赚积分,大家的积极性都提高了。”而且,为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系统后台只允许经过授权的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和二维码信息本人扫码查看,杜绝了“信息出借”“以扫代管”等管理漏洞。
带班巡查、技术交底“样样精通”
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将二维码技术广泛应用于领导带班巡查、区域安全作业、隐患风险识别、大型设备维保等多个环节。其配套的二维码巡更系统,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定点巡查,及时拍摄隐患水印照片,并指定专人限时整改。“我们只要扫描施工现场各点位的二维码,如配电柜、灭火器等,就能查询到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记录等资料,对现场管理起到了较好的规范作用。”该二维码的应用极大地减轻了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张贴在基坑护栏上的安全巡查二维码(朱曼 摄)
在施工过程中,张贴在重点部位的二维码还可以随时为作业人员提供最新的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等内容。针对不同施工节点、不同施工部位,该项目会及时上传相关节点和部位的施工技术要点和安全要求,以便于工友随时查看、学习,真正让工友们“人人懂安全、个个会应急”,有效提升了现场管理水平。
据统计,在使用“二维码安全管控系统”的三个月里,该项目的安全隐患排查率大幅提升。仅在5月,项目团队通过电子二维码下发了52份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上传了256份安全巡检记录,绝大多数问题都在当天就得到了整改。科学的技术手段加上便捷的操作流程,让越来越多的管理者爱上了“扫码”,为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文/张玺 陈磊 朱曼 审核/任志宏 徐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