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延高铁铺轨到达革命圣地延安,中铁十一局助力陕西“米”字高铁网建设
本站陕西延安讯:7月1日,在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以下简称西延高铁)延安站施工现场,随着最后一对长钢轨顺利铺设至接轨点,标志着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十一局施工的西延高铁全线轨道贯通,为按期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铺设最后一对长钢轨(王嘉 摄)
西延高铁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线路全长299.8公里,建设标准为双线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穿越黄土高原沟壑区,沿线地质地貌十分复杂,全线设有隧道47座,特大、大中桥梁67座,桥隧比高达91%,铺轨施工涉及长大坡道地段共16处,最大坡度比达30‰,长钢轨运输、铺架难度大,交叉施工作业频繁,安全风险和精准度要求高。
中铁十一局聚焦“打造红色西延高铁精品工程”目标,系统优化施工组织,提升管理能力,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为铺轨施工打造“创新引擎”、筑牢安全防线,创造了多项长轨铺设全国纪录。
铺轨到达接轨点(王嘉 摄)
智慧管理护航施工安全
工程线调度中心(王嘉 供图)
为确保施工安全,该项目运用智能工程线调度信息平台,远程实时监测铺轨机组等关键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可视化管理和安全隐患超前预警,共计安全监控Ⅰ、Ⅱ级风险点16处,累计处理安全预警信息近300条,使项目工程线施工安全管理质效大幅提升。
精细管理提升管控质效
施工人员紧固螺栓(徐云华 摄)
该项目以班组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深入落实安全穿透式管理要求,组建了运输工班、铺轨一工班、铺轨二工班3个标准化作业班组,每个标准化班组分别设置1名安全包保责任人,并从调度、技术、安全各抽调1名专业人员进驻标准化班组跟班作业。截至目前,已实施考核6期、累计日考核96次并发放奖金,显著增强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水平,打通安全质量管控、工效提升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赋能提高施工工效
采用BLCP500型本邻两线长轨铺轨机组进行铺轨作业(王嘉 供图)
在铺轨施工中,采用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BLCP500型本邻两线长轨铺轨机组,精简作业人员60%,通过走单线铺双线,减少设备折返,节约作业时间约30%。创造了两台机组22小时铺设27公里钢轨的全国纪录,并历时65天完成了616.34公里轨道铺设任务,刷新了全国纪录。
中铁十一局共承担西延高铁线下土建工程20.18公里、制架梁738孔,全线长轨铺设616.34公里、站线铺长轨23.6公里,道岔铺设共计140组,道砟约25万方的施工任务。
西延高铁建成后,西安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加快构建包海高速铁路通道,进一步完善优化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布局、提升陕西省区位优势和全国铁路网枢纽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铁十一局先后参与了西成、大西、银西、西十、西延、延榆、西康等高铁建设,为陕西“米”字高铁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文/王嘉 李涛 宋东升 审核/徐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