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领航极限转弯 湾区高铁进城项目再提速

编辑发布:网站新闻编辑部   时间: 2025-04-29  【字体:

本站广东广州讯:4月28日,广州番禺地下25米深处,中铁十一局“永庆号”大直径盾构机顺利始发,开启了西塱隧道掘进征程,标志着广州站至广州南站联络线工程(以下简称“广南联络线”)再次按下“高铁进城”加速键。

“永庆号”大直径盾构机整装待发(张玺 摄)

广南联络线工程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关键补强工程,全长约16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GNSG2标段全长约5.85公里,包含西塱隧道、跨动车线特大桥等核心工程,在全线被称为“地下穿山”与“地上架桥”的双料主力军。其中,西塱隧道属全线控制性工程,采用直径12.85米的大盾构掘进,过程中面临铁路建设领域罕见的技术挑战:盾构机需在隧道复杂地层中,以605米的最小转弯半径掘进约一公里,是华南城区转弯半径最小的高铁大盾构隧道,施工难度呈指数级攀升。

操作手接收始发指令开始掘进(张玺 摄)

在盾构机设计阶段,建设者为“永庆号”添加了高精度导航功能与智慧盾构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分析掘进数据,动态校准毫米级掘进姿态,确保“巨龙”在小转弯环境里灵活转向、精准穿行。

“这相当于在地下25米深处驾驶巨轮完成‘直角转弯’,每前进一厘米都需要毫米级的姿态控制。”项目负责人黄冉介绍,除了极限转弯难题,“永庆号”还要穿越浅覆土段,下穿广珠城际动车运用所、石壁东涌及陈村水道,侧穿地铁22号线。众多的风险不仅是工程“头顶高压线,脚下走钢丝”的真实写照,更对项目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建设团队为“永庆号”配备了与常规大盾构不同的高精度气液压力平衡“双仓”系统,通过泥水仓与气垫仓的协同作用实时感知掌子面压力变化,配合高精度导向系统的姿态校准,严格控制地层变形风险。针对始发段仅9.6米的浅覆土风险,项目创新采用“多层次注浆系统”,从预加固注浆、掌子面泥膜支撑、盾体注入厚浆、盾尾同步注浆、管片二次注浆全过程保障地面沉降,配合数字化指挥平台动态优化参数,让始发作业稳如磐石,此外,该项目集成电子围栏定位、智能安全帽管理网系统,依托北斗导航实现安全帽厘米级定位,形成风险预警到应急响应的全周期管理闭环,为施工安全加装“数字防护盾”。

据悉,此次始发的“永庆号”盾构机于2024年11月在湖南长沙下线。始发后,“永庆号”将全面投入到西塱隧道建设中,全速向湾区交通大动脉深处挺进。

中铁十一局自2020年进入大盾构市场以来,以国家级“大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实验室”为依托,目前既有水平盾构又有垂直盾构,既有圆形盾构也有矩形顶管,覆盖2.5-16米的全品类盾构施工专业优势,拥有从软弱流沙到200兆帕坚硬花岗岩的全品类地质施工能力,可提供从设备故障排除到技术人才输出的全领域全周期服务。在全国智慧盾构,产业工人培养中具有独特优势,自有盾构产业工人3000人。目前,已完成盾构掘进里程超700公里,打破了广州、昆明、杭州等多个城市月掘进施工记录,被誉为新时代的“盾构铁军”。(文/张玺 代俪娟 审核/任志宏 徐云华)